原标题:科学普及是防止公众恐慌的最好疫苗
近段时间以来,随着疫情防控“新十条”的公布,国内防疫模式由防传染向防重症转变。在一些城市,阳性感染病例呈快速增加态势,不少居民出现焦虑紧张情绪,纷纷去药店抢购囤药。
关于奥密克戎毒力大幅下降,致肺炎比例或重症率等指标甚至已经低于流感等事实,疾控部门、各方专家已经反复做过解释说明,也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。但从公众层面来看,当病毒汹涌而来时,依然免不了焦虑恐慌。这当然可以理解,符合人类在危机面前的本能反应。而当防疫进入新阶段,科学地告知可能是防止公众恐慌的最好疫苗。
客观来说,尽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此前已经发布了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》,很多地方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健康管理指引,但这些文件,内容十分丰富,往往需要居民仔细认真阅读,同时还考验不同人群的理解能力,指导效果未必符合预期。未来,如何以一种更直观、简洁、易理解的方式,向公众讲清病毒的威力与防治措施,还需要各级各部门积极研究探索。
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治,当前主要涉及自测抗原阳性了怎么办,出现不同症状时应如何选药就医,居家康复应注意哪些问题,以及特殊人群在感染新冠后应如何进行施治等。对这些问题,只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常态化的科普链条,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公众的恐慌。
对此,首先需要科普媒介的多元立体化。疫情以来,新闻发布会已成常态,随着防疫进入新阶段,以后疫情新闻发布会的重点,不妨向对公众的防疫知识科普方面倾斜,并力求高效简洁。同时,各级各地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官方政务号、媒体,向公众进行告知、解读,将防疫科普日常化。
其次,要充分发挥专家力量。专家的建言献策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一大法宝,疫情发生以来,我国涌现了许多有良知、高水平的专家,今后,还要继续组织、利用好专家资源,用权威声音向公众科普防疫知识,纠偏谬误,凝聚共识,筑牢筑实防疫思想战线。
最后,基层居委会与社区医院的角色也异常重要。疫情三年,这两个部门始终冲在防疫第一线,现在,随着阳性可居家隔离以及分级分类诊疗体系的落地,基层社区与医疗机构将承担更大的责任。在疫情科普工作上,他们要从防治知识、信息管理、健康评估、转诊指导等层面,全方位做好服务与衔接工作。
人类疫病史上,信息公开与知识科普向来是消除恐慌、战胜疫情的关键一环。在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之下,做好防疫知识的科学普及,也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最终迎来春暖花开。(王言虎)
责任编辑:赵磊